才子书屋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28

分卷阅读828

    您认了她作义女,又不能不管她,少不得跟在她身后帮她收拾烂摊子。费心费力不说,颜面上也不好看。”

她笑道:“现在宁国长公主这么厉害,您也可以放心了。奴婢看鲁国长公主跟她极亲近,两人在宫外互相照应着,您也不用时时挂心。”

说起赵明月,郑太后的笑容越发舒展开来:“明月向来喜欢杜锦宁,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成了姐妹,两人自然亲近。”

杜锦宁到前殿时,发现齐伯昆等老臣也在,大家一个个喜笑颜开,正围着什么东西打转。

“宁国,快过来看看,看这是什么。”赵晤见杜锦宁进来,连忙招手,十分高兴的样子。

杜锦宁快步走过去,便看到桌上放着一套玻璃器皿。这些器皿下面垫着锦缎,被缎面的光泽一衬,倒显得这几个玻璃器皿流光溢彩,十分高档的样子。

杜锦宁:“……”

她极力掩饰住脸上的表情,问道:“这可是皇上收到的寿礼?不知是何人进献?”

“是潘鸿生派人送来的。”赵晤道。

“潘鸿生?”杜锦宁这一回是真正地诧异了,“他不是带队坐船远航去了吗?难道回来了?”

潘鸿生是鸿胪寺的一个侍郎。在杜锦宁失踪的时候,他率领着由朝庭及民间组成的商队二三百人,乘着由五艘大船组成的船队,一路往东远航。

算算日子,他们已经出海了两年多了。

“对,回来了。”赵晤的兴奋激动溢于言表,“不过船队没到京城,只到了广州。为了赶上朕的生辰礼,他们从广州派人快马加鞭送了礼物来。”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首次远航就取得成功,可见皇上鸿福齐天,心想事成啊。”杜锦宁拱手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这有皇妹一半的功劳。”赵晤道,“要不是皇妹殿试上的那篇文章给朕勾画了一幅蓝图,之后又跟朕说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朕还下不了决心要派人去远航呢。”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

如果不是杜锦宁之故,将世家的势力灭了大半,就算远航成功,这条新航线所获得的利益都要被世家拿走大半,留给朝庭的不过是残羹冷炙。

“随这些礼物送来的还有奏折。潘鸿生说,随船运去的绸缎、茶叶与瓷器极受沿途国家的喜爱,获利颇丰;他们又在当地买了许多大宋没有的物品回来。”赵晤指了指桌上的玻璃器皿。

“这一路过去,他们走了极远,到了许多国家。路上虽遇了海盗与风暴,幸而有惊无险,算是把这条航线走了一遍。这条航线要是走熟了,将物品一来一往这么一售卖,可为朝庭创造出极大的财富。”

想起奏折上提起外国人对精美瓷器的喜爱,卖出的价钱,赵晤又想到杜锦宁送给他的景德镇的几个窑口,他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跟看金娃娃一样。

杜锦宁正为想象中的大宋权贵富豪举着银票抢购玻璃器皿的画面而感觉牙疼呢,被赵晤这么一看,顿时寒毛都起来了。

杜锦宁来自崇尚人人平等的现代,骨子里本就没多少尊卑观念。再加上并赵晤向来欣赏她,对她一直和言悦色的,杜锦宁便有些恃宠生矫,在赵晤面前说话比较随意。

“皇兄您那是什么眼神?我怎么感觉你打算把我卖了,还叫我帮你数钱!”她戏精附体,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哈哈哈哈……”赵晤禁不住大笑起来。

杜锦宁一进门,还来不及行礼呢,就被赵晤拉着说话,两人说得还旁若无人的。殿里的几个老臣虽围在玻璃器皿旁边,还低声议论,但赵晤和杜锦宁说话,大家就不自觉地竖起耳朵听。

杜锦宁和赵晤说话的声量又不小,他俩的谈话自然全都落入了大家耳里。

看到杜锦宁几句话把赵晤逗得如此开心,大家都把嫉恨的小眼神投到了齐伯昆身上。

他们倒能跟赵晤这样随意说话,但家里小辈却不行,资格不够,胆子不够,说话也不讨喜。一旦他们有个三长两短或是致仕,以后遇上什么事,连个能够在赵晤面前说上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看到杜锦宁明显极得赵晤欣赏,现在还成了赵晤的义妹,关系越发亲近。本人能干就算了,小嘴还这么会哄人,齐家就算齐伯昆退下来了,有杜锦宁在,仍能风光几十年,大家就忍不住嫉妒。

果然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杜锦宁极有分寸的,跟赵晤开了一句玩笑,就回归正题,露出担忧的神色:“说起来,潘大人出海的时候,我还被人关在小黑屋里呢,都没能嘱托潘大人在海外搜罗各种粮食和菜蔬种子。也不知他会不会带些种子回来。”

☆、第八百四十九章要想富,先修路

“放心。”听得杜锦宁一心想着农业发展,赵晤看她的眼神越发亲切,“你原先跟朕提过,还说这对大宋的农业有极大的好处,朕可不敢忘记,在潘鸿生出海前,就特意叮嘱了他。潘鸿生在奏折里说,找到一些种子,他带回来了。”

杜锦宁大喜:“那就好,那就好。”又问,“他什么时候到京?”

“许多人病倒了,他们在广州要休整几日。这些礼物在路上走了半个月,现在他们估计已启程了。最多一个月,就能到京城。”

杜锦宁为现在这种交通状况叹气。

“皇上,臣有一建议。如能做到,大宋的繁荣必能再上一个台阶。”她拱手道。

她今天穿的是女装,但举止洒脱自信,行这种男性礼没有半分违和感。

一听杜锦宁的建议,赵晤就精神一振。

杜锦宁的建议,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总能驱散他对前路的迷茫,为他指明方面。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实证明,杜锦宁的建议都是高瞻远瞩,十分正确的。

几个老臣是赵晤的心腹,不止一次听赵晤赞扬杜锦宁。他们也知道无论是繁荣商业还是出海远航,都是杜锦宁的提议。此时听她用这么郑重的语气说话,大家佯装欣赏玻璃器皿的举动都停了下来,一个个走过来,认真地听杜锦宁说话。

“要想富,先修路。”杜锦宁道,“现在放开路引,繁荣经济,最大的桎梏就是交通。路不好走,有再丰富的物产也运不出去。比如某地有铁矿,交通不便就无法开采,即便开采也运不出来;南方庄户人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水果,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到北方,直接烂在当地,北方却无水果可吃。此类种种,不一而足。”

众位老臣都点点头。

他们都有地方从政经验,杜锦宁说的这些情况,他们都很有感触。

齐伯昆看了赵晤一眼,代他说出困难之处:“修路,说起来容易,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哪怕从南到北只修上一条路,都很劳民伤财啊。”

杜锦宁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