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05

分卷阅读305

    但是贾敏还在,比如原著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结局了。

以后再要说起来,最为出息的反而是消失不见了的贾环,如今已经改名成为林子的孤儿。他是亲眼看着虽然粗鄙好歹也护过他的赵姨娘没了性命的,对贾家也没了念想,这才做出的这样的决定。

如今林子日日夜夜地在北州的孤儿院中训练,安心的成长。据说他们这个北州孤儿院也要被搬到京城去了,回到故地,林子有着短暂的惶恐,但是很快这一点点的心思就在沉重的训练以及学业之中被磨了个干净。

他不知道,在遥远的京城,林瑜正在和朝中的臣子商量着里的事情呢!

“教育这一块绝对不能退。”坐在书房之中和众人商议的林瑜一开口将把调子给定了下来,“再穷也不能从教育经费上伸手,皇家学院的地皇家已经划出了皇宫,甚至连先生的俸禄都从皇家私库中出,改建的钱必须由国库中来。”这么说他也有私心,这些人的俸禄从他的口袋里掏的话,想要教什么,做什么样的改革都由他做主,礼部的那些个大儒可就没有了乱说话的余地。

“老臣知道殿下心系教化,但是想要建设这样的新式小学,还要普及到县之下的城镇,就算有这个经费,也没有那么多的先生,还不如一步步慢慢来。”常柯敏劝道,他说的也是一句大实话,先生不够,就算有钱也使不了,更何况前面留给林瑜的可是一个烂摊子。

想到这里,林瑜转头问:“北伐之前,金陵才刚颁布了科举的新内容,现在应该已经考完了罢!”

原东番实际掌权人,现在众臣之中隐隐的领头人,未来的宰相白安翻了翻手上的奏折,道:“考完了。原本还要在金陵的干部学校进修一段时间,不过,各处都缺人,就全都派出去了。过一年看,不合格的全都回炉重造。再不合格,就换个位置,总有合适的地方。”

林瑜听得笑了,道:“新朝缺人,能用得起来的尽量用。不是说乡官缺人吗,本王也想过了,连年的战争很是多了一批伤残战士,这些人以后会越来越过,光让国家养着也养不起。这些人在军队中都是念过书的,遣回本籍做个乡官正好。”

这群人受过教育,纪律性又好,作为沟通上下的人选最合适不过了。再说,别看他们多多少少有些缺胳膊少腿的,撂倒一个大汉依旧轻轻松松。也省得这些人正当壮年却没了收入,不像是一开始当兵的,都分到了土地。后来参军的好些可都是没有这样的福利,只靠着饷银罢了。

林瑜此口一开,众人点头应是,再不会反对。他们也担心这样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退下来之后,没了收入会为货乡里。有这样的一个出处正好,至于他们担任乡官是不是会损害了宗族利益,在座的众人要么没有这样的担忧,要么本就是降臣,便是有也要把苦果往肚子里咽,还要夸一声好。

不独是乡官,如果更通过考核,这些退伍军人便是做一个小学里头的先生也可以。有了之前的那一点,林瑜这么要求之后,再接受起来也就不是那么艰难了。

就在林瑜手下文武俱各点头之后,有一人不得不发声了。

“微臣看过小学教案,是不是趋于简单了一些。”此人乃是原本的御史台大夫,名唤马维风,只听他硬着头皮道,“是不是,加上圣人之教。”

这一句话落下,一整个屋子的臣子都忍不住用着看蠢货的眼神看他。见众人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马维风瑟缩了一下。他想着汉王原本也是状元出身,这话题应当不那么敏|感才是。

他想着家里头正在等着的来自曲阜的贵客,还是忍住了请罪的欲|望,加了一句道:“圣人之教传承千年,贸然删去,是不是不妥?”这话说的,用醉翁之意不在酒都嫌轻,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罢。

林瑜听了,心道,这是北面见自己没有加封衍圣公的动作、更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终于忍不住主动出击了。

第104章

林瑜不会否定儒家在教化上的作用,但是说实在的,在程朱理学之后,儒家就被阉割的差不多了。只怕孔夫子在世,也认不出来这些打着自己的名号的所谓学问。

他直到现在都没有理会山东曲阜的那些孔家弟子,原本就是冷处理的意思。他不需要这样的万世不易之学,更不需要这样千年不易的世家。在这方面,他更赞同后世的以德育人,依法治国。

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法家为求生存,不得不和儒家合流。有一个词,想来后世的都会很熟悉,儒皮法骨,说得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个特殊现象。自秦统一以来,律法通行于天下。乃至于后世,大凡统一的强盛王朝都有着自己的律法。儒家再怎么闹,依旧在律法的框子中。最多,就弄出一个亲亲相隐这样叫林瑜万分恶心的东西,就这样,这么一条也得放进律法之中。

在国中实行依法治国其实不像后世想象中的那样缺乏土壤,真正的问题在于三纲五常,在于儒家存在着政教合一的现象。三纲五常以林瑜现在的位置,暂时还动不了,只能从律法上想办法,一点点削弱这一理念的影响力。比如,林瑜授意编制的汉律中,就承认女子的继承权、财产权、允许离婚以及允许女子单独立户等等,挑战的就是夫为妻纲这一条。下一步,就是父为子纲,最后,便是君为臣纲。

纲常这样的东西因为涉及到了千百年来百姓的思想习惯,贸然推翻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是以只能这样慢慢的来。随着教育的深入,识字率的增加,想来这些都会随着人们思想的觉醒而改变。但是,儒家习惯于政教合一,以学问论人品、继而以学问论真假是非,乃至于以学问论政策政绩,这种流毒无穷的脑回路林瑜绝对不能忍。

因为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党争。如果能求同存异还好说,但是林瑜相信他们绝对不是这样的谦谦君子。只打败了对手算不上胜利,将对方所有的政策全部推翻再踩上两脚才是。他们才不会管这样的政策对国家对百姓是不是有益,只在乎对面的人是敌人,只要是敌人的那就是全盘错误,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故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前明的时候其实是吸取了这样的教训的,但是明末之时因为当时的政治体制跟不上资本主义的萌芽,那些大商人因为地位低下只能买通读书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结果就弄出了东林党这样读书人和商人勾结在一起的怪物。

后世之人都知道商税才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点,但是明朝是没有商税的。天启皇帝数次想要征收商税以充盈国库,于是,提一次就被大臣骂一次与民争利,只能重用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