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 耽美小说 - 中病毒的贾先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9

分卷阅读149

    子更划算省事。

王繁依旧笑眯眯地看着戚六子,等他乐呵够了,偷偷换了概念,“先恭喜六爷财源广进,一统大庆印刷业……您只管大规模生产药墨和酸性胶液,我这头帮您培养出市场。”

戚六子被捧得挺高兴,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话头有些不对劲。

“等等,什么叫你帮我培养市场?”

王繁歪头,“当然是我这头加紧时间推广向各个印刷铺子推广石印技术,他们用着好自然会去你那买药墨和酸性胶液,放心,族学这里产的药墨和胶液只自用,绝对不卖他们。”

戚六子哦了一声,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头,不够又扭脸打量了王繁,半大的孩子能有什么心计,他想多了。

王繁笑得诚挚,戚六子遂道,“劳烦你多cao心,等我铺子张罗起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他是东家,自然不会一直呆在印刷室,交代完后就走了。

回到家却越想越不对头,只是抓不住哪里不对,直到听闻只要交50两银子就能贾氏族学的石印,他方才恍然大悟。

是了,明明他买的是全套技术,被王繁一忽悠变成买了半拉子。

正烦闷着,王繁亲自带着一人来了,行会会长张富贵,人家拿着长长一张订购单来定药墨和酸性胶液了。

相当于只几天功夫,他的铺子还没开起来已经名扬京城并迅速往京外扩散去了。

张富贵带来的单子中不少就是南面的。

戚六子气不起来,送走了张富贵,王繁却留了下来。

他的面色有些冷,看王繁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王繁不以为意反而诚心对他施礼道,“之前手段不太地道,不敢请六爷原谅,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戚六子哼了一声,没抬屁股却也表示继续往下听。

王繁半真半假带着惭愧道,“六爷有所不知,这石印技术早几年就开始有点眉目,只是一个新技术哪里那么容易得来,期间实验无数次,光是实验费用就用了大几万两银子。也就是先生才愿意支撑,本想着族学也有个细水长流的生计,谁知……哎,我们本来都是穷苦人家,多亏贾氏族学让我们免费上学不说,吃的喝的笔墨衣裳一概免掉……我们想着能反馈学堂……前儿先生知道了实情将我叫过去臭骂了一顿,说既然已经将技术卖出去了就不能钻这个空子。这是别的印刷铺子给的钱,还请六爷收下。”

前半段自然是假话,主要是让戚六子明白,六万六买石印技术当真是占便宜了。至于后面说的既有真心话,也有贾代儒的教训。

王繁自作聪明被贾代儒叫过去骂了一通不说,将他赶出族学,吓得他连忙跑来争取戚六子的原谅。

戚六子沉默了半日,叹息一声,“你也不用自责,你的本意不过是为学堂争取些好处,这些钱你拿回去吧!”

王繁脸色苍白,“六爷,您还是收下吧!”

戚六子摇头不要,“你们教人石印技术也省了我一份力,当给你们的工钱好了。”

王繁不肯收下,和戚六子推拒半天,戚六子也烦了。

“行了,贾先生既然将你赶出来定然不会再让你回去上学,不若你拿着这笔钱去办个蒙学堂,你家先生早就放话出来要为大庆培养1000万名童生,你可以帮着他早日实现心愿。”

王繁愣住。

戚六子见他失魂落魄的模样,于心不忍,干咳一声,“你可以去乡下办个蒙学堂,要是后期银钱不凑手。”

他想了想到底没说自己出钱,而是说,“等我的印刷铺子开起来可以把一部分印刷活给你,你只管让蒙童家长帮着干几天活抵学杂费。放心,药墨和酸性胶液我提供,按计件给钱。”

王繁白着脸,只好依言行事,回去拜别同窗时殷殷叮嘱比较有生意头脑的张黍一番后,带着银钱去了乡下开起了一间蒙学堂。

第107章

一辆老牛车在官道上悠悠晃着,车辕上坐着一个年轻人在赶车,车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男人。

“猫蛋啊!真要回老家?”花白头发的男人问。

车辕上的年轻人抿了抿嘴,坚定地说,“回!回去开一家和贾氏族学一样的蒙学堂。”

男人先是高兴,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吓得面色如土,“那得多少钱啊!猫蛋,贾氏族学不收束脩还包衣裳笔墨,咱们可开不起。”

年轻人看着远方,避而不答,“我要当先生了,可不能再叫我猫蛋了,您回去还得帮我训一只猴,专门给学堂打铃。”

“中,中,俺训的猴儿先生都夸机灵。”男人不禁说出了乡音,“以后俺也叫你王繁。”

老牛不用王繁多cao心,顺着官道往前走,他则陷入了回忆中。

被赶出族学的他先是惊慌失措,他从未想过离开族学。后来虽然在戚六子的建议下起了开蒙学堂的心思却也没想着投入太多心思,他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才能让先生原谅他上面。

一直到先生听说后找到了他。

原来他只是毕业了,不是被赶走,贾代儒解释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他已经考中童生,本身又偏科不善学习理工类的学科,除非继续科举否则没必要继续留在族学。

最后,先生对他要开办蒙学堂的事给予了鼓励,并且还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后他们就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了。

压在王繁头顶的惶恐终于褪去,同时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也要走上和先生一样的路了。

想到自己只是一个童生,在别处很难开展蒙学堂,干脆选择回乡。

新野的猴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华阳洞天主人写孙猴子时是就在新野仔细观察过猴子。

一副扁担两个箱是耍猴人的所有家当,每当训好一只猴,旁的不用多带挑着扁担告别老父母和妻子,带着兄弟或者儿子就能上路。由此,走遍大江南北,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来。

等到猴儿老了便回乡,带着积年攒下的银钱回乡买上一两亩地也算老有所依了。

王繁他爹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是自家儿子运气好又争气,小小年纪就被贾先生看中进入贾氏族学读书。不花钱不说,茶点笔墨乃至衣裳鞋袜学堂都包了。因自己训出的猴儿成了学堂打铃的,他也跟着沾光留在学堂当了门子。

后来他更不用担心家里的花用,乙班上一天课就要做一天工,儿子不但吃喝全包还有稳定的工钱。那时他以为一辈子就要在京城过了,花干积蓄在京买了一处小房子,不是独门独院,只大杂院东厢的三间房,不过他也知足了。

想他离家时除了儿子和猴子只带了两口箱子,现在已经在京城有房了,他只觉得自己日子越发有盼头。

直到王繁考